8月22日,由北京市政府、工業與信息化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億歐公司主辦的“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大灣區機器人生態協同發展論壇”在北京市亦創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合創資本副總裁林恩峰受邀出席,并就《灣區土壤與機器人產業共融思考》話題進行圓桌分享。
Q:從資方的角度,請談談我們在建設大灣區機器人生態當中做了哪些工作?
林恩峰:合創資本總部在深圳,深圳有一個好的市場土壤。市場需求是推動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原動力,不管是創業還是經營企業,都需要這種需求。深圳基本上是世界電子制造之都,它有市場的土壤,也造就了許多需求,尤其是對創新的需求、對質量要求的需求、對交付周期的需求等等。這些需求觸動了自動化制造過程中的落地,是非常好的機會。
第二,在以深圳為基礎的大灣區,有比較好的上下游供應鏈資源。成熟的供應鏈能推動創新公司快速迭代產品,快速滿足市場需求。
第三個層面,因為深圳是全世界的制造之都,所以積累了比較好的懂工藝、懂產品、懂集成、懂聲光電相關技術的人才資源池。創業公司很容易獲取到這些好的工程師、好的團隊,實現企業的發展。
第四個在資本層面。深圳企業比較大的特點就是很務實、很接地氣。生意就是談生意,整個效率非常高。早期的創業公司拼的是速度,這種環境有利于促進創業公司的發展。資本在這里更愿意跟他們嫁接,通過他們的團隊去實現并創造能夠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市場資源的創業機會。這樣初創企業的成功概率就變大了,也往往是資本愿意投資的對象。
Q:現在這個階段,您怎么看待機器替代人?
林恩峰:機器人這個概念還是比較大的,結合制造領域,工業機器人定義的更清晰一點,并且要解決在工業領域機器人的場景問題。現在機器替人的需求不僅僅是人貴了或者是人難招了,而是在整個工業場景對檢測能力的要求在提高。還有裝配環節,整個工廠60%的工人基本上都在裝配線上,再加上現在產品的復雜度增加了,而且對一些工藝的要求也在增加,人手工解決不了,只有用機器替代人。裝配環節,目前完全做自動化的產業線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它們有的是柔性的東西,很難完全用機械或者是機械臂的方式解決。比較好的機器替人是基于某個工藝的環節進行的替代,這個是創業公司早期比較容易切入的、比較容易替代人的地方。
還有一個環節是物流自動化環節和包裝環節,也是慢慢的會發生機器替人。物流的傳統方式是需要工人抬搬貨物。用物流AGV或者系統去實現就是很好的替代方案。作為資本方,我們的觀點是:首先要有一個明確封閉的落地場景,或者基于某種工藝完整的自動化流程。我們希望落地這樣的項目,因為它們往往是變現比較快的方法。在這個基礎上慢慢往自動化線整線或者工業互聯網方向發展,整個商業路徑可能會更成熟一些。
Q:有沒有投資過一些機器人或者是機器人產業的上下游企業,關注這些賽道的時候,會看重這些企業或者是創始人的哪些特質?
林恩峰:我比較喜歡一個封閉場景完整工藝流程的自動化業務。我們在這幾年投了幾個場景。比如剛才提到物流環節有兩場景,一是在倉儲環節,如快倉機器人;第二個是在產線間環節,如斯坦德機器人,兩個環節技術實現方式有點不一樣。但都是工業生產物流自動化解決方案,我們把這兩個場景的物流自動化產品及解決方案都投了。
還有在檢驗檢測裝配環節,我們投了一個提供高精度點膠工藝的完整自動化產品及解決方案的公司——銘賽科技。國內在3C領域,特別是在手機包括智能硬件上游產業,供應鏈基本上都用他們的自動設備。這幾年也驗證了我們的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投資邏輯。基于封閉場景,一個完整的工藝會讓產品成熟度更快,落地、可復制性也更強。
Q:大膽預測一下未來機器人產業,尤其是大灣區機器人產業會呈現一種怎樣的發展狀態?
林恩峰:大灣區比較好的還是市場環境土壤。未來至少在中國市場,大灣區機器人企業會跑在整個行業的前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也是這樣的。從投資來說,像大灣區市場是很好的獵場,想尋找好的團隊、好的項目有很多的機會,也希望跟大家有更多的合作。
合創動態 | 合創資本副總裁林恩峰受邀出席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大灣區機器人生態協同發展論壇
2019-08-28